紧张、焦虑、拖延完成作业……你家孩子最近出现这种情况了吗?
新学期伊始,部分孩子表现出一种明显不适应新学期或新环境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症状,该怎么办呢?
“开学综合征”指的是孩子经过漫长的暑期生活,再次进入学校后产生的一种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对上学比较畏惧。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从心理学上来看,这些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那么,对此现象,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1.调整观念,思想上做准备。
“开学恐惧”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经历,就像成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所以家长们不要因为孩子的一句“不想开学”就方寸大乱,不妨先把开学焦虑当成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告诉孩子焦虑也是我们身体情绪的一部分,就像快乐和高兴一样,它们是并列存在的。你不仅得允许它存在,而且还要接受它的存在,从而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在思想上做好开学的准备。
2.积极乐观,情绪上做准备。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们除了及时感知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开导和安慰外,还要教会孩子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心理学上常用的情绪调节方法有自我激励法、语言暗示法、环境调节法、转移调节法、音乐调节法等。比如可以建议孩子把烦恼表达出来,用写日记、写微博,或者向亲朋好友倾诉的方式,来转移焦虑情绪,从而效缓解焦虑症状。
3.列好项目,行动上做准备。
从行动上做好开学的准备,包括:
(1)调整作息时间。在假期的最后,家长尽量按照上学时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午睡,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学校生活。
(2)核对需要上交的作业。家长可以陪孩子一块检查暑假作业,查漏补缺。查作业的过程,既能让孩子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让他的大脑重新开始思考课本知识,从放假状态过渡到开学状态。
(3)准备新学期的学习用品。陪他列一个学习用具的购物清单,通过购买东西,引导孩子思考他需要哪些用品,有什么用。在这个的过程中,他自然会思考开学之后要做什么,状态也会调整过来。
(4)改善饮食,少吃零食。暑假在家孩子很可能会因为零食而影响正常饮食,以至于造成免疫力下降。因此,在假期结束前家长可以帮孩子调整饮食,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杂粮,适当摄取蛋白质类的食物,避免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同时适当运动,让生理、心理状态尽快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5)拒绝诱惑,减少拖拉。手机、电脑、电视、小伙伴的联欢、出游,暑假里孩子面对着各式各样的诱惑,自控力不佳的孩子,很可能产生“今天做不完,可以推到明天来做”的思维,让孩子越来越拖拉。家长可每天逐渐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次数,与此同时,逐渐增加学习时间,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期的节奏,迅速投入到新学期的战斗当中。
总之,家长要从生理和心理上帮助孩子适应开学以后的生活。当然,如果孩子出现了“开学综合征”,家长们也不要紧张,不要批评和打骂孩子,解决情绪问题还是要从关心、沟通和理解方面入手,把孩子放在朋友的位置上,多换位思考,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文字:儿童保健科 郑瑞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公共卫生处
审核:儿童保健科 章丽丽